啄癖在雛雞群、中雛群和成雞群中都有發生,而在雛雞群和中雛群中發生較多,特別是在密集飼養和籠養條件下容易發生。輕者頭部、背部和尾部的羽毛被啄掉,雞冠、頭部、尾部的皮膚被啄傷出血,腳趾被啄出血造成跛行,嚴重影響雞的生長發育和商品外形,更甚者被啄破肛門把腸道拉出來,造成被啄雞死亡。啄癖雞易使雞群受驚嚇,情緒緊張不安,嚴重影響雞的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。
啄癖在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啄羽:啄羽是常見的一種啄癖行為。圈養雞中有70%的機油啄羽惡習,其中較嚴重的占30%-40%。
啄肛:啄肛多發生于雛雞、初產母雞和產大蛋雞。啄癖雞見到雞的肛門潮紅或有污物時,即乘機叨啄,主要是啄肛周羽毛,傷口感染后細菌進入泄殖腔引起發炎,產蛋是泄殖腔縮不回去,其他雞爭著啄,一旦肛門被啄破出血,啄癖雞都來圍攻,進而把腸道拉出來造成被啄雞死亡。
啄趾爪、冠、肉垂:啄趾爪多見于雛雞,常因饑餓、槽位不足或過高引起。啄冠和耳垂多是公雞性成熟時,由于相互打斗引起的。
啄蛋:在產蛋雞群時時有發生,這與飲水不足或雞體缺鈣,產軟殼蛋有關。
啄異物:如啄墻壁、食槽等。雞消化需要砂礫,如果缺乏,常引起啄異物癖。
一、引起啄癖的因素:
1、遺傳因素:在遺傳育種上大家著重選擇產蛋多的雞作種用,而產蛋多的品種雞易產生啄癖。
2、環境因素:
。1)雞舍內光照太強,或光線分布不均勻,可誘發啄羽:
。2)雞舍通風不良,空氣污濁,溫度較高,雞群感到悶熱不舒適,會誘發啄癖;
。3)雞群密度過大,也會造成煩躁好斗而引起啄癖;
。4)舍內濕度過大或過小,雞有煩躁感;
。5)在雞生理換羽過程中,羽毛剛長出時,皮膚發癢,雞自己啄發癢部位而引起其他雞跟著去啄,造成相互啄羽;
。6)飲水不足或飼料喂量不足;
。7)沒有及時斷喙或修喙。
3、疾病因素:
。1)體外寄生蟲如虱、螨等引起局部發癢造成雞自啄或互啄;
。2)大腸桿菌引起輸卵管炎、泄殖腔炎、黏膜水腫變形,導致輸卵管狹窄,使蛋通過受阻,雞只有通過增加腹壓才能產出雞蛋,時間一長,形成脫肛,誘發其他雞啄肛;
。3)雞群發生白痢或在感染傳染性法氏囊病早期易發生啄尾;
。4)激素失調:當雞達到性成熟時,體內性激素(雌激素或孕酮、雄激素)分泌量增加或異常時,引起啄癖;
。5)霉菌毒素:飼料中的霉菌毒素會引起雞羽毛生長不良和吸收不良綜合征,使飼料利用率和生產性能均降低,雞因營養不良或吸收毒素引起肛門黏膜炎癥而誘發啄羽、啄肛。
4、營養因素:
。1)蛋白質缺乏和含硫氨酸不足時,雞常表現啄羽。這也可能與色氨酸、賴氨酸、甘氨酸、亮氨酸、纈氨酸、異亮氨酸、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缺乏有關;
。2)料中食鹽不足或鈉供應不足,雞會四處尋找帶有咸味的食物,從而引起啄肛、啄皮肉;
。3)鈣、鋅、銅、硒、鈷、鐵等礦物質元素不足或比例不當。青年雞羽毛的正常發育離不了鋅,在種雞日糧中添加鋅,對于保證良好的雛雞羽毛質量是必須的。日糧中鋅不足可誘發啄羽,高鈣日糧易導致鋅不足,而缺鈣或鈣、磷比例失調都可引起啄蛋癖;
。4)泛酸、葉酸、維生素B12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B6和生物素不足,導致雞體內激素尤其是醛固酮分泌障礙,羽毛生長不良或發生皮炎,也可引起啄肛、啄趾、啄蛋等惡習;
。5)青年雞日糧中粗纖維不足,導致雞不易產生飽腹感,采食時間短,雞一天中較長時間無所事事,產生無聊感而啄羽;
。6)換料太急,引起雞換料應激。
二、防治對策
預防:針對上述病因,加強飼養管理,及早解除引發啄癖的原因。首要的是要適時斷喙及時補修雞喙。雞群首次斷喙應在8-10日齡進行,10-12周齡要及時進行補修。斷喙時,上喙斷1/2,下喙斷1/3,要注意止血,防止感染,可補喂維生素和阿莫西林來預防。另外,營養要跟上,環境要適宜,飼養密度、光照要適中,定期驅殺體表寄生蟲,保障飲水和喂料量等等。